最近,“廚師在菜里加慶大霉素被判刑”的新聞登上網絡熱搜,也再次提醒大家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據報道,南通一酒店的廚師為了預防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竟然在燒制的部分菜肴里使用慶大霉素來給顧客止瀉,所幸被酒店員工發現并向相關部門反映。經法院審理,兩名涉事廚師被判刑,并處罰金。市場監管部門也對涉案酒店罰款118萬余元,吊銷其《食品經營許可證》,對涉案的廚師長和廚師及另外兩名酒店經營負責人作出終身或五年內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行政處罰。這樣的處罰大快人心,但此案也令消費者“細思極恐”,因為亂用慶大霉素有致聾風險等副作用,無病用藥,與投毒無異。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早在2019年,國家就提出對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堅持“零容忍”,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但食品安全的長城非一朝一夕可以筑成,諸如“廚師在菜里加慶大霉素”等案例,所揭露的一些食品安全問題是行業隱秘,或發生在“后廚角落”“操作細節”中,目前全流程全天候無死角的監督,技術上可能還無法實現。
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首先需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保持高壓,大幅提高違法成本,讓相關企業不敢犯錯;其次,應該加大對全民的食品安全教育,讓每個人主動維護全社會的食品安全,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引發社會普遍關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很多都來自公眾和媒體的爆料,所以應該進一步激發公眾社會監督的熱情,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和落實舉報獎勵制度。
食品安全監管沒有最嚴,只有更嚴。在保障食品安全上,既要完善治理體系,強化監管力度,也要全社會齊心協力多管齊下,才能共同守護好每個人“舌尖上的安全”。 (楊斌鵠)